4月15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估值“剪刀差”收窄 并購重組生態醞釀變局
近年來,隨著A股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優質資產紛紛尋求IPO。在“蹺蹺板效應”之下,一度火熱的并購重組市場持續降溫。與此同時,小市值公司IPO和被并購的估值“剪刀差”持續收窄,沿著產業鏈做縱深整合的并購重組日益增多,A股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A吃A”逐漸常態化,新的變局已現端倪。
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三審”在即 擬完善衍生品交易監管
業內人士預計,期貨和衍生品法有望在“三審”后通過,并于今年頒布實施。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將迎來“基本法”,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水平有望得到提升,在新的起點上更好地承擔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
一季度吸收外資快速增長 穩外資外貿政策料加碼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4月14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1-3月我國吸收外資同比快速增長,實現了“開門穩”。面對內外部挑戰,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政策料加力。
重大項目密集亮相 萬億級基建投資超前發力
今年以來,各地重點項目建設掀起新熱潮。一邊是24地超12萬億元年度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密集亮相,一邊是3.65萬億元專項債早發早用。機構預計,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或超過10%,今年廣義基建投資有望增長5%至8%,助力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上海證券報
人民銀行: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 指導銀行將個人住房貸款延期還款落到實處
當前,房貸利率發生了哪些變化?個人住房貸款的延期還款政策怎樣落實?人民銀行如何創設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人民銀行相關司局負責人4月14日在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市場關切。
一季度快速增長25.6% 我國吸引外資實現“開門穩”
商務部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同比增長25.6%;按美元計為590.9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今年1-3月我國吸收外資同比快速增長,實現了“開門穩”。
降準預期提信心 基金經理熱議后市方向
14日A股市場活躍度大增。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市場對降準預期給予了較好的反應,接下來要觀察包括降準在內的政策組合拳的具體落地情況?梢悦鞔_的是,政策底已經得到進一步的夯實,市場底或已越來越近。
近200家公司一季報大幅預增 三大行業景氣高歌猛進
截至4月14日,已有498家公司發布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387家公司預計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為77.7%,當中更有190家公司預計凈利潤最大增幅超過100%。在預增陣營中,與新冠檢測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鋰電及光伏產業鏈表現最為搶眼。另外,煤炭化工等周期股業績增長也令人振奮。
證券時報
護航市場健康發展 期貨和衍生品法將“三讀”
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將在4月18日至4月20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迎來第三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將現行期貨相關制度上升為法律規范,將衍生品交易納入調整范圍,為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發揮相關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功能,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消費延遲但需求強勁 家居建材頭部企業逆勢擴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數據,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23億元,其中,家居建材類零售額約3634億元,較2020年有明顯增長。記者采訪業內人士了解到,受疫情和地產調控影響,消費者對家居建材的需求出現“延遲消費”現象,但市場需求依舊存在且較為強勁。
新股棄購并非零成本 投資者亟須調整“打新”思路
總而言之,“打新”不是包賺不賠的生意,最終收益還是取決于股票的價值和價格!按蛐隆敝耙葘ι鲜衅髽I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理性參與新股申購。對于不看好的新股,可以選擇不參與,不能先“閉眼打新”而后“違約棄購”,既影響自身打新資格,也對新股發行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多地上調管道氣價格 進口成本高企氣價強勢或延續
近日,國內部分地區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并結合天然氣上下游聯動機制,紛紛上調居民、非居民天然氣價格。行業人士認為,氣價上行主要受國內外供給趨緊因素影響,下游企業生產制造成本面臨提升的同時,我國燃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也獲得推進。在短期內供給端難有增量的背景下,全年氣價或維持強勢格局。
證券日報
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發展動能和質量不斷提升
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全社會用電量可以感知經濟的運行狀況與經濟結構變化。4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良好,發展動能和質量不斷提升。
一季度吸收外資同比增長25.6% 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亮眼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6%。束玨婷表示,一季度我國吸收外資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吸收外資實現兩位數增長;二是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較快。
央行: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 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在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結構優化,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國有大行撥備覆蓋率存下調空間 所釋放資金可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記者注意到,隨著去年國有大行盈利的較快增長,為了“豐年存糧”,國有大行撥備覆蓋率在2021年出現普漲。這也為日后大型銀行主動下調撥備覆蓋率提供了操作空間,并為加強信貸投放能力創造了可能。
21世紀經濟報道
養老金個人賬戶去年實現6.7%收益秒殺理財 如何實現的?
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在內的社;鹬阅苋〉孟鄬^高的投資收益,與資金性質和管理方式緊密相關。這些資金沒有資金成本、流動性要求低,在投資業績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面臨的社會和市場壓力相對較小,可以忍受部分年份的收益波動,因此可以更好地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從而獲取高收益。
北斗服務環節產值近2000億元 社會終端保有量超10億臺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在產品制造方面,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10億臺/套。另外,基于北斗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10萬臺/套,醫療健康、防疫消殺、遠程監控、線上服務等下游運營服務環節產值近2000億元。
第一財經
南京擬放松預售資金監管 可取比例最高達6成
4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渠道確認,日前,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與人行南京分行聯合下發了《關于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試點使用銀行保函的通知》,對預售資金的取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放松。
網下打新違規被列黑名單 涉及混沌天成等5家機構
4月1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告稱,將在科創板晶科能源、創業板軟通動力等新股發行網下申購過程中,存在違反《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規則》第二十條規定的股票配售對象列入限制名單。根據公告的兩份名單,總共有10個配售對象被列入黑名單(一只基金2次上榜),涉及5家機構。
經濟參考報
穩鏈固本提質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我國制造業還承擔著由大轉強過坎破局的重任。當前,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物流循環不暢、供應鏈堵點卡點增多、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穩鏈、固本、提質上下功夫已是當務之急。
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多箭齊發 降準呼之欲出 新設兩項專項再貸款盡快落地
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工具充足,應對將更加主動。在4月14日人民銀行舉行的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多位人民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詳解下一步貨幣政策發力的方向: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盡快推動科技創新再貸款和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兩項政策工具落地見效;原來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必要時可再進一步增加。
上面就是小編為您帶來(22.4月15日)四大證券報紙及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的全部內容。 |